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药毒性分类标准研制》通过专家委员会鉴定

发布日期: 2011-12-01

 

1130上午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专家评审组对北京大学公共卫生

学院毒理学系张宝旭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药毒性分类标准研制》进行验收。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广安门医院、中医药大学、同仁堂中药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村公司、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及财务审计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进行验收。医学部科研处樊建军副处长,毒理学系郝卫东主任等参加验收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孙塑伦教授任专家组组长。首先由负责人张宝旭教授介绍项目执行情况。项目于2007年启动,2010年完成,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150种中药材的收集和急性毒性测定工作;进行了中药材动物毒性资料的收集工作;进行了150种中药材的毒性分级工作;发现了无花果根和叶具有抗肝毒性的作用并申请了一项国家新药发明专利;对150种药材的现有毒理学资料进行了整理和计算机数据库录入,并结合本项目的数据,完成了150种中药材的数据光盘编写工作

项目组采用基于最大容量的中药材水煎剂经口灌胃的给药方法,观察小鼠给药后的各种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将中药材的经口毒性定为四级标准,即基本无毒、小毒、中等毒性、大毒四级,这是首次按统一的规范性方法对中药材进行的毒性分级研究。

此项目的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为:中药材的毒性分级研究使得传统

中医药的大毒等概念有了一定的动物试验的数据。在本课题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实验解明,由此提示中药材的安全性评价工作非常急迫。北京大学毒理学系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培养了中药材毒理学研究的队伍并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和中药界的认同,在2009年成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专家们在随后的讨论中提出此项目毒性分类与中医药药典分类的不同之处的问题。药材的来源应注明产地,因产地不同药效差别很大。因为中药的动物实验数据很少,其与传统中医药的临床结果有差别,需要特别说明。专家组经过讨论,认为课题组在三年内按期按计划完成课题,技术路线合理,结论科学严谨,评为“优秀”。

张宝旭教授感谢专家组的支持,他说中药材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仅对150种中药材进行了一种评价方案的检测工作,占数千种中药材的一个小部分,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进行,以便完善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特别需要滚动支持,以便给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贡献更多的科学数据。

 

                                                          公共卫生学院,周小平,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