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工业卫生教研室主任,史密斯教授在医学部作“暴露生物学——环境科学的新领域”学术报告,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学系教授、学生及相关领域教职工100多人参加报告会。
史密斯教授介绍了运用毒性机理模型,确定和表征环境和职业暴露中的人体内剂量,从临床研究和流行病调查的角度探讨人群从暴露到发病的生理过程,建立人群暴露的健康风险生物评估手段。他目前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共同承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课题,追踪研究美国25万长途运输司机对柴油机车尾气中纳米级炭组分及超细颗粒物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的长期暴露及肺癌死亡风险。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的工农业生产,农药、化肥和其它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将大量的生产性有害物质和生活性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严重污染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破坏正常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不完全估计,从20世纪初至今,全世界发生公害事件60多起,公害病患者40-60万人,死亡10万多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环境原因与疾病的关系很密切,如腹泻90%,急性呼吸道疾病60%,癌症25%,环境因素占疾病总负担的23%。
暴露可分为外暴露,内暴露和局部暴露。外暴露又可分为广义的外暴露和狭义的外暴露。广义的外暴露指实际存在于环境中有害因子的量,通常的环境监测即是测量这种暴露的。狭义的外暴露指外环境中的暴露因子进入体内量,即摄入。 内暴露指摄入体内的物质实际上被机体组织吸收的量,即吸收。局部暴露指环境因子对机体的局部作用可分为刺激作用和穿透作用。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不是单独存在的,例如空气污染物的成分就很复杂。在研究暴露对健康的影响时,应该考虑到多种因子的联合暴露和联合效应。
由于环境因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低剂量、长期、多途径以及联合作用等特点,决定了暴露测量的困难。因此建立长期监测制度积累资料、测量指标应多样,既要包括特殊的病因因子还要考虑其他自然和社会因素。要根据每个人的各种暴露途径,暴露时间,计算暴露的总量。暴露测量的方法包括:询问调查,环境监测,个体采样,生物监测。史密斯教授报告的内容就是在精确的环境暴露水平上,利用生物监测建立环境有害因素体内预测模型,反映了当今环境与职业有害因素暴露评价的发展趋势。
史密斯教授长期担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工业卫生教研室主任,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从事环境流行病暴露评价研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报告会后史密斯教授与公共卫生学院领导及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们进行了热烈而友好的座谈。双方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并就合作研究进行了探讨。
公共卫生学院 周小平,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