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国家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韩国同德女子大学的支持下,2007年8月13日-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由ju11net九州体育、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及韩国同德女子大学药学院三方联合承办“亚洲沙尘暴研究及其健康危险度评价”中韩研讨会。其目的在于促进两国专家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在亚洲沙尘暴和健康领域的科研水平,同时也为今后中韩双方更好的合作打下基础。
有7位专家在本次研讨会上作报告,介绍在亚洲沙尘暴方面的科研工作。
韩国同德女子大学,Kwangsik Park教授,报告题目《亚洲沙尘暴的毒性及其健康危险度评价》。他介绍了韩国及其他国家在亚洲沙尘暴颗粒物,特别是粗颗粒物健康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他指出研究沙尘暴颗粒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最终应落脚于健康危险度评价和提出早期诊断及预防的有效方法,应关注三个方面:沙尘暴带来的有害物质(颗粒本身或附着于颗粒的化学、金属物质)、沙尘暴相关的疾病及其流行病学、沙尘暴颗粒作用的靶器官和作用机制。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Lee Byouyng-Hoon教授报告题目《应用微阵列技术研究生物标志物:颗粒物毒性研究》。重点介绍了研究颗粒物毒性时常用的暴露生物标志物和效应生物标志物,并介绍了一种精确但昂贵的研究手段——基因芯片的应用。
韩国测试研究院Sun YIe-Shik先生报告题目《对环境样本进行化学分析时的质量控制》。重点介绍了在采集和研究沙尘暴颗粒物过程中可能的误差来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定义、意义及应用。
ju11net九州体育潘小川教授,报告题目《北京沙尘天气与居民死亡率相关关系的研究》。报告北京沙尘天气和沙尘暴出现的频率,出现上述天气当时和之后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及空气颗粒物浓度变化与不同类别人群不同健康效应间的相关性。北京的研究选取居民病因别死亡率作为健康效应指标,指出沙尘暴的发生使得COPD和冠心病病人死亡增加,且效应是急性(无延迟)的。
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张翼翔教授,报告题目《沙尘暴对包头市暴露小学生急性健康效应的研究》;他的研究在小学生中展开,结果显示沙尘暴事件发生时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浓度均升高,引起小学生的急性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牛静萍教授,报告题目《沙尘暴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PM2.5的毒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暴对人呼吸系统存在急性和慢性毒效应,急性毒效应以呼吸系统自觉症状为主,沙尘暴当天发生率明显升高,慢性毒效应则体现在影响人群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以沙尘细颗粒物(PM2.5)染毒大鼠后,可造成其肺、肝、肾的急性毒性损伤。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李德鸿所长,报告题目《沙尘暴颗粒物的急性健康效应:一次基于医院数据的流行病学研究》。介绍利用包头市三家医院的门诊记录数据和包头市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的一次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暴当天,门诊病人数量增加,主要归因于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科疾病;沙尘暴后1-2天,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病人来诊增多。
专家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就报告内容及其他相关问题、热点问题,同专家一起展开了热烈的圆桌讨论。来自全国环境学科专家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潘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