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成立于2000年,由1954年、1950年和1981年成立的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和卫生化学教研室合并而成。本系主要致力于环境因素包括职业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博士后及各类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提供研究、进修和学习机会,同时承担相关专业的社会服务工作。现任系主任是贾光教授。
人员
现有教职员工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讲师1人,主管技师3人,技师1人。另有博士后1人。
贾 光 系主任、教授
研究方向:职业有害因素致病机制及防治
何丽华 教授
研究方向:
(1) 人因与职业工效学
(2) 基于多学科融合的职业人群肌肉骨骼疾患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
(3)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损伤机制
(4) 工作场所物理性有害因素健康效应、防控技术与标准
邓芙蓉 系副主任、教授
研究方向: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机制
黄 薇 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流行病学
黄少丹 系副主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室内环境与健康
马文军 副教授
研究方向:生殖健康,环境重金属与健康,工业毒理学
崔 蓉 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食品及生物样品的理化分析研究
王 云 副教授
研究方向:职业和环境有害因素与健康;纳米毒理学,职业工效学
李国星 副教授
研究方向: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生物统计学/深度学习模型
黄 婧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环境与健康城市研究
高 旭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环境与衰老的系统流行病学研究
陈章健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职业卫生学和纳米毒理学
许珺辉 讲师
研究方向:环境污染物及生物样品的理化研究
主管技师:金晓滨、赵茜、杨迪
技师:赵京辉
博士后:牛思媛 (合作导师为高旭副研究员)
教学
本科生课程:职业卫生学、环境健康学、卫生化学、环境与疾病、职业健康管理、森林环境与健康、室内环境与健康、环境医学、R软件在环境健康领域中的应用、表观遗传与健康、生活中的毒物解析,纳米技术与健康、环境与老年健康等。
研究生课程:高级职业与环境健康学、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职业紧张、人因与职业工效学、职业安全与伤害研究进展、环境健康学进展、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健康影响调查方法、环境与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医学统计学专题-R软件包在空间数据分析的应用、表观遗传与环境健康、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研究方法、室内环境与健康、纳米技术安全性研究进展、新技术在环境与职业健康学中的应用以及基于环境健康视角的健康城市研究进展等。
在读研究生50余人,其中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20余名。培养的研究生曾获得许多荣誉称号,如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职业与环境健康因素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及管理等理论及技术。
在研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等资助项目,以及相关部委、机构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等。
近五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相关标准研制、专利以及论著等。
地址:公卫楼五层(卫生化学)
公卫楼六层(劳动卫生)
公卫楼七层(环境卫生)
电话:+86-10-8280-1532(卫生化学)
+86-10-8280-1523(劳动卫生)
+86-10-8280-1522(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