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顾方舟先生让中国儿童搭载上了健康的方舟,让百万儿童免于罹患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数万人免于死亡,为中国医学界作出了历史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伟大进程中,顾方舟先生以一名科学家的睿智,以一名中国士子的担当,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为我国预防和消除脊髓灰质炎提供了最重要的科技手段和科技产品。无论是病毒疫苗的研发、国家政策的制定、社会资源的调度,还是计划免疫的具体实施,顾先生在每一个环节都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顾方舟先生在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上的首要科技贡献是确定了疫苗研发的技术路线。顾方舟先生在研究过程中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即活疫苗与死疫苗如何选择的问题。两种疫苗相比较,死疫苗虽然安全,但是低效;活疫苗虽然高效,但是安全性存疑,且两种疫苗的成本差别巨大,1人份的死疫苗成本相当于100人份的活疫苗成本。活疫苗的另一作用是随粪便排出后,可以使减毒病毒存在于环境,人体接触后可以形成人群免疫屏障。根据我国当时的疫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顾方舟先生判断中国走活疫苗的技术路线才是现实可行的,能够实现广泛接种和人群免疫。顾方舟先生为国家计、为民族计、为社会大众计,承担选择活疫苗道路的责任与风险。在此之后,更是有父子试药的壮举,让我们闻之不禁唏嘘感叹。
顾方舟先生在科技上的另一贡献是将液体疫苗制成固体糖丸,方便疫苗贮运,并解决了幼儿投药的问题。用“土办法”将冷冻的糖丸放置于保温瓶中,克服了偏远地区的运输保藏问题,使疫苗能够向全国推广。
据统计,自20世纪60年代初,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以来,至少避免150万儿童因脊髓灰质炎所致麻痹,至少避免11万儿童因脊髓灰质炎所致死亡。如此成就,顾方舟先生居功至伟。
除了脊髓灰质炎疫苗,顾方舟先生还力推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众所周知,我国乙型肝炎感染率的奇迹般下降是因为疫苗的推广,特别是婴幼儿疫苗的使用,而顾先生在这个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肠道病毒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上,顾方舟先生也做了大量先期工作。
顾方舟先生于1984年至1992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在8年的任职时间里,大力推进院校的科学研究事业,使院校在食管癌、肝癌、肺癌、子宫颈癌、白血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重大疾病的病因、防治及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绒癌的根治疗法及推广、海南粗榧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和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施等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教育事业方面,顾方舟先生注重教育为本,人才为先,坚持八年制医学精英教育,推行临床实习阶段导师制,打造“协和精品”,实行开放政策,增强国际合作,对我国八年制医学精英教育的发展贡献卓著,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顾方舟先生是一名科学技术家、战略科学家、卫生管理家,是卫生界的领导者。他是医学科学院的顾方舟、医药卫生界的顾方舟、国家的顾方舟,堪称青年榜样、学界楷模、国家脊梁。他的成就,功在当代,泽被子孙。我们为中国卫生界有顾方舟先生这样一位学者、教师、科学家、领导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有这样一位院校长而感到自豪。
2019年1月2日,顾方舟先生逝世。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认为,这句话是对顾方舟先生最好的人生写照。顾方舟先生让我们明白,凡事贵在专,贵在对一件事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顾先生告诉我们,世俗的很多东西都是虚无,而有些核心的东西却是舍命也要努力争取的。顾先生常说,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做了这一颗小小的糖丸。而就是这一颗小小的糖丸,它于社会、于人类有了至高的价值,它控制了中国人的脊髓灰质炎,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全人类的脊髓灰质炎。一颗小小的糖丸,拯救了无数孩子的健康和性命。
顾方舟先生去世后,在互联网上,凭吊他的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糖丸爷爷”。在纪念顾先生的文章下面点赞之多、言辞之切,让我们动容,这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
缅怀是为了传承和发展。顾方舟先生以身树起的人生丰碑,深刻启示和强烈感召中国医学界后来人,要真正地于医、于民、于国、于世界、于人类有大作为。
(本文载于《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09日 08版)